日前,律師職業的北京市人大代表衛愛民建議,“公立醫院應實行學生墮胎免費制,或象徵性收取小額治療費。家長、學校、社會、政府多方負債整合出力,關心這些孩子。”他同時呼籲,應禁止各種媒體與大眾平臺刊發人工流產廣告,尤其是那種類似“無痛人流、不影響學習”等帶有宣傳意味的廣告。(11月25日《北京晨報》)
  作為北京市的一位人大代表,衛愛民律師當然要比常人更關註社會問題。而他選擇現在這個時候拋出上述議題,顯然有其現實考慮:缺少性教育、自購墮胎藥、小診所做流產……調查發現,學生做人流越來越常見,尤其是寒暑假過後,往往會出現一個“小高峰”。寒假將臨,那些“無痛人流裝潢”的大肆宣揚,會不會再成一些學生眼中的“快樂廣告”呢?
  生育常識告訴我們,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中止妊娠的最終選項,其對意外懷孕的usb青少年來說,會帶來嚴重的身心影響。所以,網絡之上、跟帖之中,針對衛愛民“禁播無痛人流廣告”的呼籲,明顯呈現了“一邊倒”的輿論認同。不少網友都稱,滿屏的“無痛人流”聒噪,好像做人流是種享受和快樂的過程,這不是在“愛學生”,而根本是在“害孩子”!
  眾多傳播媒介“無痛人流”的廣告做得歡,關鍵的一點,是不少學生出於“害羞”、“怕家長知道”、“手頭不寬裕”等原因,往往不去正規醫院就醫,而寧可選擇社會上一些營利性醫院去做人工流產,有些還去沒有資質的小診所、“黑診所”,甚至購買藥物自行墮胎。因此,來自正規醫院的寒暑假學生人流的室內設計“爆棚”信息與趨勢,其實很可能還只是“冰山一角”。如此隱憂,更需引起足夠重視才行了。
  贊同抑制或禁止“無痛人流”的泛濫廣告是一回事,而許多受眾也早有共識,社會要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寬容度,政府則要拿出切實有效的西服的辦法和政策,儘力去指導幫助孩子們。這當中,學校設性教育課普及相關常識,就須得改變那種“猶抱琵琶半遮面”的充數狀態,以致在局部地區和一定範圍,課本上的性教育內容連一節課的時間都沒有,而且老師都是一句話帶過或者直接跳過,使得不少孩子的性知識“基本為零”。
  必須看到的一種反差是,與“無痛人流”幾成“快樂廣告”的無孔不入比起來,對於“增設性教育課本、課堂”的公眾期待,有關教育管理部門似也頗多無奈,“性教育的尺度放開到多大,業內存在的爭議並不小。”那麼,到底是因著“爭議”繼續開展隔靴搔癢的性教育,還是拿出時不我待的急迫心情,整合各方力量,實施卓有成效的防患舉措?答案無疑已是不言而喻。
  應該說,“禁播無痛人流廣告”的確是個好建議。而循著衛愛民透過媒體發出的呼籲,人們也有著一些現實的期許。譬如公立醫院不僅要在收費上對學生墮胎格外關照,還應儘快建立健全術前“一對一”的講解宣教機制;另外,鑒於學校性教育知識普及的“花瓶現狀”,不妨加大考試考核力度,乃至作為一門重要課程,把它與學校、老師的績效真正掛起鉤來。(司馬童)  (原標題:“無痛人流”成了“快樂廣告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t47mtwph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